從武術的3+1功能,規劃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/ Planning for your own Chinese martial arts study
10月 23, 2019「我想(讓孩子)學武術。」
不管你是自己想練,還是想讓孩子學武術,相信都已經被武術的某種神祕魅力給圈粉了。
每個人想學習武術的理由或許都不同,但是一定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:「我應該練什麼?」
以武術3+1功能作為學習內容的設計
(如果你還不認識什麼是「武術的3+1功能」,可以先閱讀這篇:什麼是武術,少了這些功能就不是武術)
需要補充說明的是,並非僅只學習武術3+1功能中的某單一內容,而忽略其他功能的學習內容。應當以武術的3+1功能為學習框架,作出適合個人的學習內容調整。
武術是整體觀的運動形式,不同於其他體育運動只是單一功能的鍛鍊內容。
這也是為什麼武術需要那麼長久的時間來學習,因為它不像跑步只需要拚速度、跳遠只需要比遠。
武術是練打結合、內外兼修的學習內容,更會隨著你年齡的增長、生活的需要調整適合的武術鍛鍊內容。
所以,每個人在學習武術上的起步可能大致相同,但是,慢慢地就會因應你個人的生活或學習需要,而開始客製化屬於你的武術課程。
這就可以跟你的武術教練討論學習內容的設計規劃。
這邊嘗試以「學習年齡」為概念提出「參考範本」,幫助你作出更適合的學習規劃:
6歲以下學齡前:「練為育」
「練為育」:
作為主要武術教育指導方針。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引導生活規矩禮儀,並配合遊戲化的教學內容。「練為看」:
以武術共性動作內容為啟蒙,以利做為未來學習各種拳種的發展。在動作上可以加入大量的肢體協調訓練內容,以符合幼兒快速成長發育的階段。「練為用」:
灌輸危險場所、判斷可疑人物、自己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危機意識。「練為養」:
可以學習簡單的護身倒法,降低跌倒受傷的範圍與碰撞。國小、國中階段:「練為育 + 看」
「練為育」:
在課程設計上除了故事外,可以加入武術諺語建立學習規範、七俠五義的想像來培養品格舉止。「練為看」:
在掌握武術共性動作內容後,可以開始學習大開大闔、動作靈活的拳種套路內容(例如長拳類),符合該年齡層精力旺盛的性格。透過套路內容的練習也可以培養動作模仿能力,促進心智成長。「練為用」:
在套路教學中可以開始加入動作的攻防意識,以理解每個動作的原理原則。同時更強調每個動作都是有其危險性,應當是用以保護自己而不是用作欺侮他人。「練為養」:
透過武術動作的規範練習,簡單認識身體的構造,了解肢體動作的正確使用,預防運動傷害。高中至成人階段:「練為看 + 用」
「練為育」:
可以分享武術名人故事,認識不同名家高尚的武德精神。「練為看」:
在掌握武術共性動作內容後,可以依個人身體素質高矮胖瘦、個性喜好作為考量,學習適合的武術拳種內容。在套路練習上可以加入更多的個人風格雕塑,演繹出屬於自己的武術風格。「練為用」:
詳細的武術動作技巧與應用,可以加入科學原理的說明(如解剖學、物理、力學、心理學等)。在訓練上輔以循序漸進的身體素質訓練(如爆發力、肌耐力、彈跳力、柔韌性、抗擊力、反應能力等),可以使用傳統輔助訓練器材,感受古早味的武術訓練。「練為養」:
灌輸健康的重要性,建立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。三餐不正常、熬夜、菸酒、毒品等都是損害身體的行為,進而影響運動表現。中老年階段:「練為養」
「練為育」:
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鍊的文化特徵及人文哲學的特色、意義。在人生數十載的歷練下,輔以武術文化從中省思出更豐富的生命價值。「練為看」:
在掌握武術共性動作內容後,可以以節奏緩慢、運動強度適中的拳種套路內容(例如太極拳、八卦掌)。給高壓緊張節奏快速的工作者回歸慢一步的生活步調;給退休高齡的銀髮族多一項健康休閒的選擇。「練為用」:
中老年在生活上最常發生的就是跌倒意外。在教學上可以增加平衡感、協調性、下肢肌肉力量的鍛鍊內容,輔以枴杖的正確用法。「練為養」:
中老年後身體開始逐漸退化,在武術訓練上更多的是以導引、氣功為主的學習內容,以維持不退化的身體素質為鍛練要求。總結
目前的武術為了比賽需要及更有效率的推廣,將武術的三種功能分開了,使得大眾以偏概全的越來越認不清武術的整體面貌。因此落的有人練套路沒有攻防意識,成了不懂應用的花拳繡腿;有人練技擊不練套路,無法領略用勁不用力的巧妙;有人練拳不練功,只求成績或表演,丟了內外兼修的道理。
這樣的區塊化練習,久而久之自己也越品不出武術的那份魅力,反而容易進入似乎與某運動沒什麼不同似是而非的誤解。
不僅不利於自身練習上的進步,更不利於武術的繼承和發展。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