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小龍 VS. 宮本武藏的時空武學對話 / Bruce Lee VS. Miyamoto Musashi
10月 28, 2019
宮本武藏(1584~1645年),年少時向父親學習兵法。從18歲至30歲,與人決鬥六十餘次,戰無不勝。30歲後,他苦研勤練武學,50歲時練成使用大小兩刀的「二刀流」刀法,並創出著名的「二天一流」兵法。57歲後,寫成《兵法三十五條》一書。1643年,他根據畢生對兵法的感悟,寫成《五輪書》一書,與《孫子兵法》、《戰爭論》並稱為世界三大兵書。他創立的二刀流刀法,深受李小龍、大山倍達等武學家關注。
宮本武藏和李小龍雖相隔350多年,且生平、性格大相逕庭,但二人對武學的見解卻驚人地一致,其中一些理論直得我們深思。
一、大道至簡
李小龍:「技擊的本質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對手。」
宮本武藏:「不要玩花俏招數,真正的兵法是簡單的求勝之道。」
李小龍認為,截拳道的訓練是一種不斷精簡的過程,掌握截拳道並不意味著增加更多的東西,而是砍掉非本質的東西。截拳道的三要素是效率、直覺和簡樸。
效率即指速戰速決,不出手則已,一出手就要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擊敗對方,切忌戀戰。
直覺是指格鬥時不要依靠平時所學之法則,而應憑本能去對敵。
李小龍最忌諱花拳繡腿,認為招數應簡化再簡化,他稱之為簡樸。
350多年前的宮本武藏說出了:「不要介意你手中是大刀還是小刀,也不要相信自己的蠻力,更不要被不懂兵法的人所誤導。」的至理名言,李小龍與之不謀而合。
10餘年、60餘次大小決鬥而從無敗績,並未使宮本武藏感到驕傲。一日,他終於頓悟,自己取勝指是因為對手只知劍術,不精於實戰,而非自己有多麼強大。他因此潛心研究兵法真諦,並在57歲時寫成兵書《五輪書》。
二、突破約束
李小龍:「在武術的歷史中,盲從與模仿是多數習武者的通病。就其原因,一半是人的天性使然,一半與保守的觀念有關。」
宮本武藏:「為了直達目標,多數情況下要突破思想與形式的約束。」
宮本武藏認為,兵法是克敵制勝之道,對敵人要毫不手軟,不能有絲毫猶豫,要以殺死敵人為目的。這種言論震驚了當時的日本兵法學界。
截拳道同樣試圖避免膚淺、不實的做法,將修練直指技擊的核心,故提出「以無法為有法,以無限為有限」的準則。
李小龍認為,形式是無意義的,任何道路都可以通向真理,而截拳道只是一個符號而已。
正如李小龍與宮本武藏所言,絕大多數格鬥很快就會結束,只有突破桎梏才能尋找到技擊的本來意義。
三、融會貫通
宮本武藏在《五輪書》的兵法須知一節中寫到:「武道也是文武兼通之道,其他行業如儒者、禪者、茶者、歌者,凡有助於磨練心性的,莫不可以為我所用。」「兵法雖然是一項專門的學問,但如果沒有對整個世界的深刻洞察,恐怕很難達到『道』的境界。」
李小龍雖然不像宮本武藏那樣強調,「廣文博識,世事通明」,但他所創立的截拳道同樣是融會貫通的結晶。
他最初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和其他拳種,並吸取了西方拳擊的技巧,又學習了空手道、西方擊劍術、跆拳道、柔道、泰拳等,後來又研究菲律賓武術、印尼格鬥技、合氣道等,終創截拳道。
他在大學裡主修哲學,酷愛以道教和佛教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哲學,這些都對截拳道的誕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四、正視現實
拘泥於僵死招式的主要原因是不敢正視現實。
宮本武藏曾告誡其他武士,要了解不同兵器的優點和缺點,但不要說喜歡哪一種,而應該根據不同情況來選用對自己最有利的兵器。
對此,李小龍說,一個頭腦清晰、單純的人並不刻意選擇,是就是是,不是就是不是。截拳道並無招式,它是一個「沒有圓周的圓」,必須忘卻所有技巧,以直覺來應付各種突發情況。
儘管二人對於武學的認識非常相似,但宮本武藏與李小龍並不是彼此的複製品,對於修行的理解,二人有所不同。
宮本武藏認為,在掌握武道的基本原則之後,還需要長年刻苦修行,並隨時保持平常心。
而李小龍則是一個勝負心極強的人,對哲學的鑽研似乎並沒有改變他那強烈的求勝慾望。打個比方說,宮本武藏會在播撒種子後期待其順其自然生長、開花、結果,而李小龍則是撒下種子就時刻渴望收穫的人。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