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德篇:文人不武,武人不文

12月 24, 2019

武德篇:文人不武,武人不文

此語出自《拳經》,原語為:「武人不文,文人不藝」。

《拳藝初步》:「昔之學習技擊者,多椎魯不文之人」,認為「篳路藍縷(駕著柴車走路,穿著破爛衣服)才學武」

《角力記》也說:「角力人多不識字而性強」,《拳經》還挖苦拳師:「口不能言,筆難達意」。這些看法失之公允。

漢朝大將李廣著有《射法》三篇;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寫有《紀效新書》等。精通武藝的清初學者、教育家顏元曾有:「文武缺一豈道乎!」的高論。直至近代,秉筆成書,闡幽抉微,以啟來者的文武全才大有人在。

文人習武的事例甚豐。李白自述「十五好劍術」,「高冠佩雄劍」;杜甫留有「一舞劍器動四方」的詩篇;賈島苦吟「十年磨一劍」;陸游則直吐「君子不可一日無劍」的心聲;清代膂力技擊術出眾的學者亦很多,如黃宗義、顧炎武、顏元等。

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非常重視武術強種強國的作用。1919年當「精武體育會」創立十周年時,他親筆為該會題寫了「尚武精神」的匾額,並為該會出版的刊物《精武本紀》作序。

文武分家的思潮最早見於《漢書․藝文志》:「秦漢以還,尚文之風,相衍成習,逢衍成習,逢掖之士,恥言武事」。對於「文人不武,武人不文」的最好方法是乃文乃武,乃武乃文,文武合璧,這對文武事業本身以及對社會的發展,有巨大的裨益。

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
0 意見

粉絲專頁

Flickr Imag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