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別人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後,就會忘記你手段的黑暗 / The thing you Will Never Forget.

4月 13, 2018

當別人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後,就會忘記你手段的黑暗
東廠公公賈精忠告訴玄武:「當別人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後,就會忘記你手段的黑暗。」

真的會忘記嗎?我想留下更多的是避而遠之的防衛念頭吧。

功利主義的態度下,我們只看見「勝者為王,敗者為寇」,沒有人會關心你付出過多少努力,內心有多孤獨,夜晚是否偷哭,撐得累不累,他們只會看你最後站在什麼位置,然後給予讚嘆或唾棄。

連續72週位居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的戴資穎,我們也只看到她詭譎難捉摸的球路,更給她一個「天才少女」的美譽。我們卻忽略了她為了克服身體條件所下的努力,以及日復一日的訓練。運動場上的冠軍總是用健康的身體換來的。

-

社會上不乏用結果說話的情節,也因此造就了一群願意鋌而走險的投機者,或是受不了誘惑而把四維八德給搞丟的。因為,錢才是硬道理啊!

電影《葉問》的開場白:「功夫,兩個字,一橫一豎,對的,站著,錯的,倒下。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。」

你說,對不對?

我說,對。因為練武之人先講人品武德,再論功夫高低。若是沒有道德做為原則的前提下,那麼就算你站在那兒,眾人看清的只是你的黑手(註1),而不是佩服你的功夫。

在黑白不明的世界裡,品格是指引我們堅定向前的方向。一件事情是能做還是不能做,不是看大家都這麼做就可以定論的。今天多的是「三人成虎」(註2)的勢力,甚至還能把人給逼上絕路。結果,當受害者7PUPU的喊著是誰做的,那群人又馬上脫下了虎皮,變成了小綿羊。

-

人人都想成功,追求成功也並沒有不對,它是社會的進步動力。但問題是,不應該為了追求成功,而把別人當成你成功的墊腳石,在你心頭上留下一道疤。那麼,在前進的路上,我們該如何判斷是非對錯?

股王巴菲特五十年的老搭檔查理‧蒙格(Charles Munger)有三點做事原則:「別為你不尊敬、不欽佩的人工作;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;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。」

中華文化同樣早就告訴我們在追求功名的路上,你該如何做選擇?

「心安理得」

站在「道理」上去做事,那道理是什麼?是道德。有德有理,那麼做了事情不怕夜半鬼敲門,不怕晚上走夜路,心裡頭安心坦蕩蕩。心安了做起事來不就更有幹勁,越做越有成就感,那就已經走在成功的路上了。

知識的推陳出新,越來越多的教條告訴我們該這樣做那樣做的。我想我們不要迷失了。「讀聖賢書,所學何事? 而今而後,庶幾無愧。」(註3)好的品格、好的習慣是我們教導孩子紀律的第一步驟,從小養成好習慣,一輩子受用不盡。

-

(註1:「黑手」,在此處比喻心狠手辣,歹毒陰險,下毒手之意。)
(註2:出自《戰國策‧魏策二》,比喻謠言惑眾。)
(註3:典故出自於南宋文天祥的絕命詞。)

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
0 意見

粉絲專頁

Flickr Images